临沂一中党委书记、副校长鲁统峰2017年招生问答(有删节)
问:据悉,新高一将面临新课程和新高考,这将给高中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报考临沂一中对应战新高考有什么优势?
答:2017年,新的一轮教学和高考改革将在全省全面推开,新生将在2020年面临新高考。概括来说,主要表现为:第一,不再分文理科,并全面推行选课走班;第二,高考由”3+x”(语数外加综合科目)改为“3+3”,第一个“3”为语、数、外,第二个“3”为选考科目,具体为考生从“理、化、生、政、史、地”六科中根据兴趣和特长任选三科作为选考科目。第三,各科考查方式有所调整,语数外采用原始分,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数学不再分文理卷,英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高成绩计入高考)。
对高中学校来说,师资的储备、选课走班的宏观设计和软硬资源的优势、在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方面的经验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新一轮的教学质量。
今年新生入学后,选课走班成为必然。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对临沂一中来说,无疑机遇大于挑战。这些年我们的师资有了充足准备,并已与北师大、华东师大合作进行了三批师资培训;我们提前完成了包括选课走班教室在内的软硬件建设;虽然扩建了新校,但招生总量并未增加,只是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班额,为开展走班教学创造了条件。无疑,对2017级中考毕业生来说,选择一中,就等于选择了新一轮高考竞争的制高点。
问:三个校区是如何安排的?学生该怎么选择校区呢?
答:今年,校本部继续作为走读制校区,南校区和北校区都是寄宿制校区。校本部主要安排走读生以及男篮、乒乓球、艺术等特长生。南校区主要安排寄宿生以及国际部和青海班,北校区主要安排寄宿生以及女篮特长生。
所以考生应主要根据家庭住址和县区就近原则选择校区,特长生要根据专业选择校区。但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招生计划数已严格分配到各个校区,各校区单独录取,一旦录取后不能更改校区。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请按照第一、第二和第三志愿的顺序填写好校区志愿,以方便我们根据校区志愿录取、调剂和安排校区。
三个校区师资均衡安排,教学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统一进度,学生无论在哪个校区就读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为方便广大学生报名咨询,今年在三个校区均设有报名咨询点,大家可以就近咨询,也可以现场报名。
问:今年继续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考生该如何报考临沂一中?
答:《2017年临沂市城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已经出台,我市普通高中招生除特长生外全部为普通生,没有择校生。城区普通生招生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录取。今年城区普通高中招生志愿实行网上填报。中考成绩公布后,可以先填报纸质志愿,7月3日-7月8日考生须登陆临沂市教育局网站填报志愿。每个考生可以填报6个志愿,7月10日前完成录取。
“遵循志愿”就是完全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录取,它是每个考生和家长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分数优先”,是指中考分数高者录取优先,即录取时先将所有考生依据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优先录取。当按排名轮到某考生录取时,将按该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该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只要检索到符合录取条件的学校志愿,即可被该校录取。
需要提醒的是,考生如果最想报考临沂一中,第一志愿必须填报“临沂一中”。这是因为,考生所填报的6个志愿虽然为平行志愿,但对于考生本人来讲,录取时是按照志愿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因此分数再高,第一志愿未填报我校,将会失去进入临沂一中学习的机会;如果第一志愿填报临沂一中且未被录取,不会影响其它学校的录取。
另外,我校国际部也同时面向全市招生,有报名意向的考生可以通过电话(0539-8453605)或登录一中网站(www.sdlyyz.net)咨询相关政策。
问:对成绩特别优异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临沂一中有没有特别优惠的政策?
答:临沂市教育局《高中招生工作纪律规定》明确规定:各县区和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有关招生政策规定,不准强拉和买卖生源;不准随意降低收费标准或减免收费;不得与考生签定任何形式的录取协议,不得截留报名资料。对违背招生纪律的学校和个人,一经发现,市教育局将严肃查处。
我校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将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招生政策和招生纪律进行招生,公开、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考生。一中能赢得社会信赖、家长支持、学生向往,靠的是厚重的人文底蕴、过硬的教学质量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录取优惠条件,并不代表着没有入学后的各种激励和帮扶措施。对于入学后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校每学年都有各种形式的奖励;对于贫困生,我们则通过与社会合作资助等多渠道予以帮扶;政府助学金每年对我校贫困生资助力度非常大;市教育局还专门设有“国家助学金”,以资助在高中阶段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由于社会关注度高,在临沂一中,家庭困难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各方面资助。
【学校管理】
问:一中毕业生都对一中“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科学管理印象很深。但有人认为一中管得松,学生考得好是靠自学,您怎么看?
答:从一中毕业的学生都对一中宽严相济的管理有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们才最有发言权。什么叫“宽”?什么叫“严”?应该在哪些方面“宽”,在哪些方面“严”?这要遵循教育规律,该宽则宽,该严则严。既要以铁的纪律保证学习,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
首先,一中管理在纪律上是绝对严格的。我们认为,“守望”是一种教育情怀,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早读、晚自习、周末自习都有老师值班,辅导,既保证纪律,也保证辅导的质量;宿舍管理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保卫科、宿管员、宿舍长五位一体制,绝对保障学生的安全以及休息质量。我们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等都有严格的管理和相应的处理办法。我校老师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至于自学,我们致力于把它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来培养,但不会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运作。自学,是在老师严格管理和指导下的自主管理、合作探究。我们有一整套成熟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和指导策略,我们不仅关注当前的高考,更关注学生终身的发展。
问:一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一校三区,你们采取什么管理模式来保障它的协调健康发展?
答:几个校区这不是核心问题,核心是你拥有一支什么样的团队,你如何建设这支团队,你采取什么机制来管理这支团队。
在三个校区的管理上,我们坚持“严格、规范、和谐、优质”的理念,来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和运行机制,采用“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的模式。学校对年级教学工作实行“条条管理”,在课程设置、教学和学生管理上统一协调,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对每个校区的校园安全、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工作,采取的是“块块管理”,每个校区都有分管的校长,责任到人。我们在注重合作和统一的基础上,在不同校区之间、不同级部之间适当引进竞争机制,以此来激活一校三区这盘新棋。学校设立督导部门,对各校区管理进行统一督导,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问:校区增加后,学校是如何保障优质教师资源的?
答:我们前些年面向全国招聘了部分在职骨干教师,进行了一部分优质师资的储备,我校拥有大量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沂蒙名师等名师,并拥有有大批的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市人社局、教育局为我们开辟了引进优秀人才的政策通道,新教师大都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师大等985、211名校的优秀毕业生中选聘,新教师多数拥有研究生学历,并通过教学论坛、班主任论坛、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青蓝工程等一整套措施使他们成为各学科的佼佼者。
学校将统筹考虑学科、性别、教学经验等各方面的因素,统筹调配,做到三个校区的师资年龄、性别结构合理,实力均衡;三个年级统配使用,保证教师资源均衡调整,满足高水平教学的需要。
【学生培养】
问: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临沂一中是怎样定位的?
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是新形势下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我校教育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统一。
问:新生入学后如何分班,会不会有实验班和普通班之分?
答:关于分班,多年来我们完全按照成绩随机、公平、均衡地分班,以保障每一个孩子受到公平的教育。我校一直不作实验班、普通班之分,让每一个平行的班级都是重点班。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开展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我们会借助全员育人机制以导师个性化的指导来满足他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习需求,或通过奥赛培训、自招培训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2017年,教育主管部门即将在全省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所谓选课走班,本质上就是尊重学生的学科兴趣和特长——这与我们坚持多年的个性化、特长化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今后我们要做得更好的是,通过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如何更科学地搞好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挖掘,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大力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未来的成功扎实奠基。我们的这种班级设置理念既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又做到了因材施教,符合教育的规律。
问:有人认为,三年里一中为每届学生都组织很多文体和实践活动,这冲击了教学和高考,是这样的吗?
答: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本着学生的成长需求和高考需要以“课程”的要求组织的,都是有目标、有实施、有过程、有评价的。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高考和自主招生的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终身发展。
首先,我们所有的活动设计都不是随意而为,而是立足三年的一个“德育系列化课程体系”。其次,各类活动都与新高考和自主招生深度关联。今天的高考不再单纯考查死的知识,其考查均不同程度地指向生活、指向社会、指向能力、指向体验;从现在的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政策来看,高校都对高中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以及其他参加活动经历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生参与“活动”,其实就是为学生参加高考和自主招生提供了最鲜活的生活“素材”,也为课堂知识通往社会和生活提供了感受和体验的渠道。
问:最后,您还有什么要告诉我们的?
答:我们并不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会更加努力把学校发展得更好。学生、家长、社会说我们做得好才是真的好。要想真正了解我们还希望广大考生、家长来校走一走、看一看,实地参观、考察,相信你会改变很多看法,我们相信和尊重你们的选择。同时殷切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